蘭嶼,地下屋|是家,也是鑲嵌進土地的前人智慧

Rays 瑞式 Rays 瑞式
發佈於 2016-07-27 | 更新於 2019-01-22 9.76k 0
Rays 瑞式 Rays 瑞式
讚0
收藏
分享

日本獨家豪華露營體驗,春日限定早鳥優惠!僅此一檔,最多一帳省 $4000!了解詳情:https://user208365.pse.is/web_gm

我很想把蘭嶼第三天打工換宿的日誌拿來轉貼就好,交稿解決。但理想與現實有段差距,自己也會良心過意不去,所以只好乖乖寫下去。

嘴巴上說不想,但手指還是挺誠實的,讓我們來場地下屋之旅吧。

家就是家,沒什麼兩樣

當天參觀的天氣並不完美,雨滴滴答答的下,難得在蘭嶼遇到下了一個下午的雨,正常待在蘭嶼的雨都下不久,眼前頭頂上的這片烏雲過去就好,接著又是太陽熱情的曬著你。

隨著李哥走在一間又一間的地下屋群中,一手拿雨傘、一手拿相機,身上還有個後背包,感覺無比狼狽。繞來繞去的同時,不確定哪間才是今天我們有幸可以進去拜訪的地下屋,因為它們的屋頂就在腳邊,深怕一個腳踩不穩就輕易地跌落人家的屋頂。

嗯,沒錯,地下屋就是住家,跟你我現在可以遮風避雨的家一樣。我曾經想過,如果把自己的家蓋的很有特色:氣派豪華,美輪美奐,別出心裁,出乎意表等等形容詞。

在這個講求不一樣才爽,奪人目珠才好(H總編:你要說的吸晴吧…)的現代社會,應該能換來許多相機的快門聲與網路世界的點擊率。

但其實就是一個稱之為家的地方,你憑什麼要求我認同,要開放大家來參觀?

蘭嶼地下屋也是,這就是他們住的地方,或許沒有那麼多人住了,但還是他們的家。

給新換舊,用海砂屋換地下屋

強硬且一廂情願的以某些原因為理由,幫你決定一些事物,像是幫你家重新改建、拆掉舊的換新的給你,你喜歡嗎?

在此之前,蘭嶼的六個部落都擁有自己的傳統地下屋。時至今日,野銀部落是僅存較為完整,擁有地下屋群落畫面的部落。

國民政府在1966年,以改善達悟族人居住環境,提高生活品質為理由,強制居民拆除了傳統地下屋,改建成大小約11坪的國民住宅。當時取材不易,海邊取砂最方便,但也就造成新建國宅多為「海砂屋」,嚴重影響房屋結構。

品質不良,住起來堪慮的海砂屋,政府再一次出手,1995年推動的五年國民住宅整建計畫,補助每一戶能以45萬元,來自行拆掉原海砂屋國宅,重新興建。(Rays murmur:你幫別人蓋海砂屋,事後只給錢了事還要自己拆自己蓋,這未免也太…)

蘭嶼環島公路上,如果你有看到有一些破爛房屋淪為廢墟,那就是親愛政府的海砂屋傑作了。同一個部落,左邊新建築、右邊地下屋坐在最外面第一層的地下屋裡,由內而外,你需要抬頭才能看得清楚一片受到侷限的天空,因為你是用地平線以下的視角,體驗住在這邊的感受怎樣。

一直不斷被強調地,蘭嶼地下屋是蘭嶼祖先智慧的累積。因為夏天颱風常從太平洋過來拜訪、因為冬天東北季風也會不客氣地報到,因地與氣候制宜,有了這樣的存在。

今日的導覽行程,我一直抱持著敬畏心態,不斷提醒自己,對於這些第一次觸碰的傳統特殊文化,謙卑與尊重,缺一不可。

就像走進地下屋前,你需要微微欠身,或者鞠躬般的彎曲整個身體,才能進得去,帶點禮貌的一位,不就是最好的證明了嗎?

原始且純粹,生活與生存的家

你想像中,任何一切會發生在家裡的事,在地下屋裡也一樣會發生。

只不過在導覽途中,會不斷喚醒你與提醒,「家」,最原始所提供的生存意義。

像是蘭嶼地下屋有三層,第二層是家族成員睡覺的地方。如果你沒有在裡面生活過,你不會發現坐下時,由外而內,由高而低,木板稍稍傾斜的角度。

他們睡覺的位置,是頭在門口高處的地方,腳往裡面伸,一來是頭放在高一點的位置,總是比較舒服好睡,二來小孩小時候沒有尿布,晚上睡覺直接尿在裡面,就可以順著傾斜角度由高而低,匯集後自然排出。

但我更喜歡的是第三個說法。

野銀部落在蘭嶼的東側,地下屋的出入口也是開向東邊面海的太平洋。當你晚上睡覺的姿勢是頭在東邊、腳在西邊,早上日出的第一道陽光射入,在沒有鬧鐘設定的舊時代,那就是最好喚醒你要開始一天生活的方式了。蘭嶼達悟族特有的三角紋

上述的範例,只是整個導覽中的一小部分。

短短三四十分鐘的時間,就已經足夠讓我反省,在都市生活的越便利越不用腦,自己只會越失去如何生存的意義。

當導覽員李哥在描述這棟地下屋裡的哪個位置做什麼事時,雖然沒有自己沒有親身經歷過,但加諸在口述文字中的生命重量,縱使用字簡單,但卻能精準無比地能帶出我們的想像,活靈活現的在我們眼前上演。

因為他就是在這邊生活過的一員,這是他以前的家。地下屋第二層的廚房嬰兒的搖床以前部落之間打架的防具環境會變遷,地下屋的生活智慧,在現今社會裡看起來或許已經不被需要與過時。不過我卻非常享受,這種與自身生活經驗截然不同的文化體驗。

我完全不覺得地下屋是會被歷史遺忘的一種建築方式(但我更喜歡稱之為生活態度)。

或許我們該換種眼光與角度,來好好欣賞,與保留它。

李哥,下次再來拜訪了,你的地下屋,你的家。


景點資訊

  • 景點名稱:蘭嶼
  • 地址:台東縣蘭嶼鄉紅頭村31號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