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博物館的所有文章

- 博物館
- 美術館

奇美是在紅什麼?/館外超扯大空間 沒門票也可以玩整天
在今年初甫開幕就引爆參觀熱潮的奇美博物館, 已經成為目前台南最熱門的旅遊景點, 不僅平日有著誇張的排隊人潮,到了假日更是一票難求, 究竟這座在舊台糖土地平地而起的歐式建築哪裡好看? 小編將分成室內跟戶外兩篇來做介紹。

- 博物館
- 公園

十三行博物館
相信大家在課本上,對於臺灣的歷史,不論是荷蘭人與鄭成功還是日治時代一定都有聽過相關的內容。但是在那更之前的史前人類生活呢?

- 博物館
- 美術館

奇美是在紅什麼?/館藏比你想像的還要多更多更多更多!
對奇美來說,既然立意是要分享藝術, 那麼與其用鉅額買下一幅名畫、名作、收藏品, 倒不如用同樣一筆錢,買下各個時期具代表性的藝術品, 讓整個西洋的藝術史完整呈現, 這樣,也才能拉近藝術品與人的距離, 讓人聽得懂、看得懂。

- 博物館
- 美術館

鶯歌陶瓷博物館
陶瓷,這個在日常生活隨處可見的材料,大至引擎、太空梭,小至杯子、晶元都跟它脫不了關系。 而在臺灣,說到陶瓷,最有名的地方不外乎就是桃園鶯歌。

- 博物館
- 人文景點

琉園水晶博物館(重建中)
琉園水晶博物館為臺灣第一間水晶玻璃博物館,位於臺北市北投區。和一般各類博物館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除了有介紹玻璃加工的歷史、各類技法,及許多水晶玻璃藝術的展覽之外,同時也提供了多種體驗課程。讓遊客在參觀展覽之餘,還能夠親手體驗玻璃加工的樂趣。

- 博物館
- 南港站

歷史文物陳列館
講到中央研究院這個中華民國最高的研究機構,相信很多人都會有著政府機關旗下充滿嚴肅氣氛的學術單位這種既有映像。 不過其實在中央研究院里,除了冷冰冰的研究機構外,也有一處擺滿歷史文物的展示廳。

- 博物館
- 人文景點

中國家具博物館
不論是雅房、公寓還是豪宅別墅,不管在哪一種室內空間裡,為了生活方便或是營造風格,不可或缺的,就是各種家具。 不過隨著裝潢風格講求舒適與空間運用,許多傳統的中式老家具就這樣慢慢的從現代人的家裡慢慢的消失。 那如果想看看或是了解中國的傳統家具,除了古裝劇之外,還有哪裡可以欣賞呢?

- 博物館
- 展覽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古人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來形容人的學識淵博。 那我們除了學生時代在課本上學習之外,還可以去哪裡了解天文的知識呢?

- 博物館
- 美食

在歷史中泡湯嚐美食-北投少帥禪園
張學良,對三十歲到五十歲左右的人,似乎只存在於歷史課本中,似乎這個人一生只有二件事情,第一,他是張作霖的兒子;二,他是西安事變的主角,其餘的,幾乎如真空一般。 當然,我們之所以只能這樣認識這個人,是因為歷史背景與黨國體制的教育使然,明知極其偏頗,卻又提不起好好翻閱這段歷史的動力,直到今天有緣到陽明山的少帥禪園度過一個下午,晚上回家立刻在網路上做功課。 瞬間,那些原本似乎聽過又模糊的人名,像卡榫一般一個個兜起來了,楊虎城、趙四小姐、蔣氏父子,這些一百多年來的歷史人物全都靠張學良鮮活了起來。

- 博物館
- 人文景點

二結穀倉稻農文化館
緊鄰宜蘭二結火車站的二結穀倉稻農文化館,是在台灣極少數被列為縣定古蹟的榖倉。 興建於日治時期的昭和三年(西元1928年)的榖倉,過去曾是二結鄉農會前身''利澤簡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所使用的辦事處及榖倉和輾米工廠。佔地九百多憑的廠房,在二次大戰時期,更是做為收集蘭陽平原所生產的稻榖精製後送至台北或日本使用。 有著八十餘年的老榖倉,隨著台灣光復時代變遷,一度因為土地以及建築產權在不同機關單位手上而逐漸荒廢險遭拆除,而在地方單位的努力奔走下,二結穀倉稻農文化館才被以縣定古蹟的方式被修復並保留了下來,並交由當地的大二結文教促進會經營管理。

- 博物館
- 人文景點

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
隨著都市現代化的腳步,現在市中心內能看到保持良好的古蹟建物似乎是越來越困難了。不過在捷運中正紀念堂站出口不到5分鐘的路程,有著一個經過規劃重建但鮮為人知的古蹟景點,就讓時刻旅人小編帶著大家來找尋這隱藏在市區內的古味吧。 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的前身為南門工廠,是日本時代臺灣唯一的公營樟腦加工廠及鴉片生產工廠。戰後工廠由政府接收後,歷經228事件業務縮編及樟腦開放民營等事件,工廠決定停工廢廠,而建物也就此廢棄不用。後來於1998年南門工廠被指定為國定古蹟,而在2004年時臺灣博物館配合文化部的首都文化園區計畫,將古蹟建筑物規劃成為展示館,并於2013年重新對外開放。

- 博物館
- 主題樂園

郵政博物館
大家小時候有沒有收集過郵票呢? 就在 臺北植物園 附近,有棟非常大的郵局,由郵局旁的大門進入這棟建築就可以來到郵政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