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頭山忠烈祠
- 作者:時刻編輯
- 發佈時間:DEC 18, 2013

臺灣,這個在日治時代末期為了推行皇民化運動,以一街莊一社的的模式建造了不少的神社。
但在臺灣光復後,隨著當年仇日的風情,不少日式的寺廟都被毀壞或是任其荒廢,只有少數像是北投普濟寺或是臨濟護國禪寺還保有著大殿。
那...格局完整的日本寺廟,到底還存不存在於臺灣呢?
從桃園火車站轉搭公車,搖搖晃晃的在桃園榮民總醫院下了車,沿著馬路稍作步行,不一會就可以看到刻著桃園縣忠烈祠的石碑。
在光復後被作為忠烈祠而使用的土地及建築本來在日治時期是奉祀開拓三神、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豊受大神及明治天皇的桃園神社。
也不知是幸還是不幸,被改做為祭祀國家先烈的神社,當初供奉的神明早已不知去向。但也因為如此,神社的建築格局才得以完整保留下來。
由背後刻有昭和字樣的奉獻石塊登上階梯,映入眼簾的就是充滿日式風情的石燈籠及鳥居。
穿過鳥居,左手邊隨即就是日本神社特有的水手舍,右邊則是有著當年做為神職人員辦公休息的社務所,濃濃的日本風讓人瞬間以為自己來到了日本。
而從腹部刻有桃園神社菊花社徽的銅馬登上參道,兩旁與中式寺廟門前石獅有著相同意義的高麗犬石雕靜靜的守護著掛有國魂及英烈千秋匾額的中門。
穿過中門來到拜殿,保有著完整建築架構的拜墊,上方掛滿了各式匾額,左右兩旁原本做為神饡所和祭器庫則是擺滿了革命先烈的牌位。
而拜墊的後方,則是當初供奉著神像的本殿。
架設在高臺上並有著海老虹樑的本殿並不大,雖說已沒有神像在內,不過被林木所包圍的寧靜空間,讓本來就做為神社的忠烈祠,仍舊顯得十分莊嚴。
不想出國也想感受一下濃濃的日本風情?找個假日來全臺唯一一座保留完整日本神社格局的虎頭山忠烈祠走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