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設計.拍照|農禪寺,將信仰美麗地放進建築裡

Billboard image.
秘樂輪播一
秘樂輪播二
說要在臺北市裡與世隔絕根本是癡人說夢吧?不過,結合設計與信仰,農禪寺做得到。
農禪寺把信仰放進建築裡了!這裡的氛圍能讓疲勞的人們暫時忘卻一切吵雜,身心放鬆的當下,還能與美美的風景合照。
而這些照片也不同於其他,每一個你拍攝的景點,都是有特別涵義的。

我第一次看到農禪寺的照片時,心想,啊~這麼美我卻到不了~還以為在花東,不然也一定是南投某個僻靜的高山上。
殊不知在台北!並且捷運能輕易地到達。農禪寺在大業路上的一條小巷子裡,起初我有點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路。巷子裡一切靜謐,那麼一大棟建築會在這嗎?
直到看見入口處左手邊大大的農禪寺。眼前景象就,倏地,豁然開朗。

我後來才知道,巷子裡的寧靜,更像是在為這趟禪宗之旅鋪陳氣氛。照片取自於姚仁喜先生(大元建築工廠)法鼓山和農禪寺什麼關係?這個地方就是法鼓山的發源地。

1971年,東初老人帶著弟子在這以務農為生、以禪修為主的修行方式生活,便以「農」跟「禪」作為創寺的根本精神,因而命名為農禪寺。開山道院裡有詳細的農禪寺介紹展覽。一進來,還未看見傳說中的水月道場,便先被右手邊的金剛經牆所震懾。整部金剛經用水刀的方式鏤空切割,放在L型的牆面上,工程浩大,一路延伸下去。沒有華麗的裝飾,也不需七彩點綴,單單就這灰白的牆面以及中華文字本身壯觀便足以令人讚嘆。

師父說,除了金剛經是禪宗重要的經典以外,這L型也是直指著人心:在金剛經裡,找回自己的本來面目。

往上望的時候,藍天白雲映著金剛經,實在相當氣派。

到了農曆春節時,會從建築物裡面打出黃光,光芒照著鏤空的字樣放射,我光是用想的就覺得壯觀,腦袋模擬出畫面:金剛經發出了耀眼的光芒,經文在耳邊不停朗誦,感覺佛祖就在身後看著我,什麼都逃不了,赤裸裸。

入慈悲門,以慈悲入門

走到牆後,便能看到入慈悲門。一開始我並未多加注意,只覺得奇怪,這裡怎麼有一個門?原來以前農禪寺的入口是在這入慈悲門。師傅告訴我,入慈悲門面對的是大屯山的最高峰,一望無際的景色似佛法的廣博高遠。當你轉身要進入寺院時,面對著這一個入慈悲們,它提醒著你:修學佛法、行菩薩道,得要從慈悲入門。

很適合在這裡冥想一下,對自己而言慈悲是什麼呢?怎麼做才算是有慈悲心?離開農禪寺後,又要怎麼以慈悲來面對世界?

在一旁也有椅子可休息,不過比起椅子,我倒認為它更像裝置藝術品。

接著,經過這個長廊,水月道場就在一旁了!就真真是要拍到欲罷不能的時刻,不論是長廊,或是水月道場,可說是隨便拍隨便美,真心不騙,絕不唬人。

聽聞日本富士山的逆富士很有名,那你知道台灣也能有這樣的景色嗎?

逆.水月道場!

以空中花、水中月作為建築的理念,是希望這個地方可以呈現出最本來的樣貌,也能發現這裡的建材幾乎都沒有多餘的修飾,目的是為呼應禪宗的「本來面目」

臨走前,師父特別帶我到大殿外,說著:正好今天天氣好,真是有緣。在大殿的牆上也刻了經文,壯觀程度不輸金剛經牆。但是師父真正要我看到的是這個。

在大殿的玻璃牆上,倒映著金剛經牆。這並不稀奇,但是如果仔細看的話…

從殿外望進去,一片藍天白雲之下,佛祖竟就這樣坐在金剛經中!

將信仰放進建築設計中

農禪寺是得過多項建築大獎,但是這些建築大獎的稱號,都比不上當時氛圍所直接給予的平靜感受來的令人稱奇。也可以說是設計地非常成功。

我並不是信仰佛教,但是來這裡我的確感到非常寧靜與祥和。在師父的講解中,我慢慢地體認到禪宗的意境,並且因為這樣的信仰設計所感動。

「本來面目」

師父時不時提到「本來面目」,意指隨時能放捨諸相,方能見到本來面目;放下自我中心的執著,心無所住、念無所繫。

不旦建築設計體現著此道理,農禪寺整體所呈現的氣氛與靜僻,也讓人能暫時忘記一切繁雜事務,就專心在當下時刻,身心安定,只剩下與自己。淨化情緒,也淨化生活。

同場加映 鳳甲美術館

如果你真的到農禪寺了,你大概很難相信它附近會有一間美術館(實在有點偏僻),就在巷口外,再過一個馬路。

鳳甲美術館,在音樂家馬水龍的建議下創立,早期主要為臺灣音樂創作者的發表場所。相關展覽資訊見鳳甲美術館官方網站後以紮根社區為使命,以美術館的環境與設備來推動社區文化發展,不定時會有音樂表演,也有展覽。

農禪寺及鳳甲美術館地處僻靜又相去不遠,推薦一起納入行程。若尚有時間,還可以加入設計.拍照|北投圖書館,全球最美25間圖書館之一的行程。北投區地理位置良好,在這裡可以感受到的寧靜祥和是其他地方沒有的。

來到這裡,風景這麼美拍照是一定要的,而拍照之餘,背後的設計意涵也非常值得探討。

下一個假日,來北投區,把這些景點一次網羅吧!

文中提及景點資訊

農禪寺

農禪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