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東門市場|走逛市場裡的新浪潮,交錯白天黑夜的百年風景
- 作者:yuu
- 發佈時間:JAN 23, 2020

融入當地最好的方式就是去逛市場,尤其是傳統市場,從攤販的吆喝和婆婆媽媽的殺價聲中,最能感受一個地區的生活、文化。而新竹的東門市場自 1900 年起,陸續聚集攤商形成露天市集,歷經第一代磚木建築建成、燒毀;原址重建的水泥建築落成,而後逐漸沒落。至今東門市場不單是一般傳統早市,同時也是新竹美食夜宵的集散地。
繁華落盡新芽萌,傳統早市與青年翻轉並行的「東門公有零售市場」

跨過一世紀的東門市場,曾是台灣最大的市場,因為距離火車站近,販售許多乾貨、民生用品、舶來品。而第一代磚木建築損毀後重建的東門市場,使用水泥建造,並設有新竹第一座手扶梯,在當時被視為現代化的象徵。共四層樓的建物裡,B1 和 1 樓販售生鮮、雜貨;2 樓為精品服飾、古玩的集散地;3 樓則聚集高級舶來品販賣、藝術工作室和熱炒、火鍋店。繁盛一時但由於諸多原因走向沒落,直到 2015 年青年基地入駐、進行市場活化,才為已然空城的老舊市場注入新生命。

白天,和平熾白的早市日常
白天的東門市場就是個傳統市場的樣子,因為在室內光線不足,幾乎每個攤販都會吊上幾個熾白的燈泡。雖然抱著應該會很冷清的心態過來,其實意外地人並不少,基本上都是當地的居民,拎著幾個紅白塑膠袋在購物。店家和顧客之間也都看來熟悉,挑著商品、找著錢的同時都會彼此寒喧個兩句,一幅和平的日常風景。不過鐵門深鎖的也不在少數,尤其越往內走也越變得冷清,攤販不多、客人也少,倒是堆放了許多閒置的雜物。


白天來到東門市場,人不多、商店開的也不多,但有趣的是可以好好地探險。東門市場的歷史悠久,裡頭的很多店都是已經待了數十年的老店家,也因此留下不少歲月的痕跡。穿梭在市場裡,新舊事物交雜。比方說各種字體復古的老招牌,尋找這些老東西是件有趣的事,可以感受台式美學在時光流逝下的改變。


夜晚,紅燈籠下的酒酣耳熱
聽說東門市場夜晚的改變已經是好一陣子的事,但從白天大門深鎖的模樣實在很難想像,這次終於大開眼界。不乏台灣小吃、各國料理,酒吧、咖啡店⋯⋯。夜晚的東門市場,點亮了霓虹招牌,掛上一排排燈籠,白天走來冷清的通道上,靠著邊擺了桌椅,人潮之多走來甚至有些擁擠。

營業店家比起早市要多上許多,而且有趣的是,眼前的年輕人正專注地製作著日式料理,轉個彎是一家氣質舒適的風格小店,再下個轉角又是一幅港式大排檔的風景。選擇之多令人眼花撩亂,繞著繞著,慢慢習慣了老市場和新生店家的衝突與共生。我也乘著周圍酒酣耳熱的歡樂氣氛,心情像是喝了酒似的有些輕飄飄。



像是走遍世界,風格各異的店家,在近乎廢棄的市場裡生了根,活絡了這裡的每個夜晚。雖然是好事,但也許關於白天的冷清、環境的安全和衛生都同樣值得我們的關注。認識、參與,接著思考如何改變。東門市場成功地將新浪潮引進夜晚,而下一步又該如何?關心了美食,再多一些對市場本身的關注,對於市場、對於城市,甚至對於我們,或許也能帶來更多的美好。

新竹東門市場怎麼去?
- 地址:新竹市東區大同路 86 號
- 自行開車:國道一號(北上/南下)新竹系統交流道下,往新竹市區;國道三號(北上)新竹茄苳交流道下,往新竹市區
- 大眾交通:台鐵新竹站步行約 6 分鐘/轉乗市區公車,於東門市場下車
延伸閱讀:
新竹才不是景點沙漠!涵蓋人文、歷史、地方創生的新竹旅遊攻略,一篇告訴你新竹哪裡好玩、如何有趣!
沿著護城河走讀新竹,飽覽歷史人文的新竹市區一日遊景點推薦
新竹.東門市場|時光凝結,等待蛻變的市場記憶
新竹・城隍廟|不談廟口美食小吃,你還知道新竹城隍廟多少?
【專訪】新竹・見域 Citilens|讀一刊城區《貢丸湯》,換一碗塹意好風城
【專訪】新竹・玫瑰色二手書店|老屋新生,在迷宮般的個性空間裡建構人、書邂逅的場域
【專訪】新竹・泊藝空間|從人生地圖的探索到生活風格的實踐,老屋裡的複合式藝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