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葡萄牙,想必大多的台灣人第一直覺還是想到那「Ilha Formosa」(美麗之島)的稱號吧!雖然說葡萄牙從未實質上殖民過台灣,但像是現在台灣人講油炸的「天婦羅」(tempura)其實最早最早是日本人受葡萄牙水手影響而產生的菜式,之後又變成日文,再傳來台灣的*。而在介紹澳門的土生葡菜之前,讓我們短暫回顧一下大航海時期的歷史:歐洲的十五~十七世紀,是歷史上的地理大發現時代(Age Of Discovery),由葡萄牙人開啟了海外探險的第一聲槍鳴!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一場海上長征的「尋味之旅」,因為葡萄牙人在大海探索航道最主要的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找尋香料~從遙遠的歐洲出發,先是繞過好望角轉舵東方,並陸續在印度、馬來半島、澳門、日本建立海上貿易網絡,再將沿途收集的香料高價轉賣回歐洲,而最後,終於將澳門收為了他們的亞洲貿易據點…(所以想當初要不是荷蘭打不過葡萄牙,搶不到澳門,輾轉來到台灣,那麼,很有可能我們現在跟澳門的歷史可就完全相反,吃的可能就是葡國菜囉~)最初,葡萄牙人來亞洲只是為了一場「尋味之旅」,沒想到一個不小心就此住下,而後落地生根。
最後,遠近馳名的葡式蛋塔,其實反而不是傳統的葡萄牙或土生葡菜的甜點。葡式蛋塔最一開始是由葡萄牙里斯本貝倫區傑羅尼莫斯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ónimos 的修女發明的,因為當時的蛋白被大量運用在工業製衣跟濾酒上,剩下了許多用不著的蛋黃,為了不要浪費食物,因此修女發明許多了用蛋黃製成的甜點,葡式蛋塔就是其中的一項。到了八十年代,原本在澳門經營餅店的英國人安德魯在里斯本吃到葡式蛋塔後,因為食譜不外傳,他開始自己模仿改良,結果意外大受歡迎,經澳門傳到亞洲各地,甚至還曾一度造成台灣的蛋塔搶購旋風呢! 照片來源:澳門政府旅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