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松林成蔭,時代更迭,來花蓮「松園別館」看海喝咖啡,體會大時代的痕跡

Billboard image.
秘樂輪播一
秘樂輪播二

在花蓮市北邊,美崙山上的「松園別館」,建在一個能夠鳥瞰太平洋、花蓮港口外海、花蓮市的高地,從滿清開山、日治時代、國民政府來台,一樣的地方,一樣的海,帶著不同人與文化到來。松園別館有著完整的日式建築,接近百年的老松樹矗立,環境幽靜,海風習習吹來,適合帶一本喜歡的小書,在這裡喝著咖啡,消磨一個下午。

自松園別館眺望太平洋

松園別館主建築物正面

主建築物背面與後棟、生態池。

日治時代老建築,變身藝術展演空間與園林休憩場所

我的學生時代在花蓮度過了六年的時間,那時的松園別館已經相當接近現在的模樣,與隔壁的自然水廠互為鄰居,山下方還沒有那麼多的店家與餐廳,也沒有現在的「松園 Cafe」與紀念品販賣店。那時還是個半大孩子的我,沒有對這古樸灰色的建築多想,只覺得這邊很涼爽,可以看到花蓮市與海,安靜的像是能聽到松針落在草地上。現在的松園別館因其地點離花蓮市鬧區極近,空間活化成功,成為了遊訪花蓮時經常排入造訪的景點之一。

整修完成後的松園別館,經常有藝術展演、詩歌朗誦等大小活動。

二樓作為展出場館,時常有藝術展覽可參觀。

松園別館二樓放置了沙發供人休息、看海、吹風。

松樹、碧海、藍天,跟事後回公司修圖才發現的旗竿。

軍事建築設施的特徵,三向會合的上下樓梯,有助於快速移動疏散人員。

在經過多次的修復、整建後,松園別館在保持原有風貌下,也成為了具有現代化功能的活動場館,這棟約 1942 年蓋起的建築,最早的用途是日治時代的「花蓮港兵事部」除了是徵兵報到的兵事課外,也是是日軍在花蓮的最高指揮中心,可觀察花蓮港、花蓮市,種植大量松樹,環境清幽,離機場也近。二戰結束,國民政府來台接受後,轉為美軍顧問團的休閒度假中心,中美斷交後此地沒有特別計畫,幾經轉手後,曾經有兩度要賣給財團蓋飯店,在地方、文化團隊連署抗議後,全境獲得了保留,由花蓮縣政府編列預算進行修復、整建。自 2007 年開始,松園別館每年都會舉辦「太平洋詩歌節」,集合了鄭愁予、楊牧、商禽、瘂弦、席慕蓉、羅智成、鯨向海等幾乎全台灣以及國內外的優秀詩人,來此朗讀詩歌,一同作詩,松園別館內外也充滿著詩句的點綴。

在松園別館二樓,有常設的太平洋詩歌節展覽間,裡頭有書籍、出版品,整個松園別館各角落也能看見詩句。

歌聲綿延在/山海間/松針一根根/落上黑瓦

大時代下,花蓮這片土地的征服者

松園別館所在的「美崙」地區,因其地理位置對於控制北花蓮、花蓮市區一帶至關重要,易守難攻,松園別館的建造與易手,也象徵著「外人」對於花蓮這塊土地上的統治權力轉移。滿清時代,漢人來此拓墾。官兵欺壓,漢人與當地的原住民「撒奇萊雅族 Sakiraya」、「加禮宛人 Kaliawan」起了衝突,光緒元年,正式派遣軍隊駐紮,漢人大舉進入花蓮拓墾,雙方大小摩擦不斷,備受欺侮的撒奇萊雅族與加禮宛人發動反擊,是為達固湖灣事件(或稱加禮宛事件)。事件以滿清軍隊的獲勝告終,原本世居約現今花蓮市一帶,最大聚落「達固湖灣」(現今慈濟醫院到慈濟技術學院、四維中學一帶)的撒奇萊雅族人被迫逃離故鄉,多逃到阿美 Amis 族的部落中,滿清也強迫族人分離遷村,位於美崙山的加禮宛人也被清軍攻破,加禮宛人逃到現今花蓮、台東一帶。加禮宛事件後,滿清軍隊重兵駐紮於美崙山以及東部各要津,美崙山,也就是現在松園別館所在地。二戰之後,滿清割讓臺灣,台灣進入日治時代,日本人建造松園別館,二戰結束,國民政府接收台灣,松園別館再度易手至今。

松園別館位處美崙溪與美崙山的中間,圖中流入太平洋的就是美崙溪


現在的松園別館已不具軍事用途,只是處受歡迎的旅遊文化景點

位於松園別館後方,被當成是神風特攻隊展示區的防空洞,讓人合照的人偶讓人感覺有些莫名其妙。

在館後的這個防空洞,我個人是覺得十分的「奇怪」,在我學生時代這邊還沒有針對神風特攻隊的裝飾,或許是館方希望能帶入更多的歷史感,在防空洞內貼上了許多照片、放了模擬神風特攻隊成員的人偶讓遊客拍照--但先不說與神風特攻隊一起比 YA 合照是件多麼違和的事情,松園別館自己也知道,神風特攻隊的集合點與練兵處應該是在當年日治時代的南機場、北埔機場。但館方仍然做了這樣煞有其事的裝飾,只能說有些畫蛇添足了,徒然混淆松園別館本身的時代定位。

松園別館門口請依指示停車,也可搭花蓮客運。

松園別館就位於花蓮火車站往美崙、七星潭、花蓮港方向的路線上,如果要到以上的景點,可以安排個 30 分鐘~1 小時的時間在此遊覽,再往北行,位於松園別館小路山腳下的「榕樹下」臭豆腐也是在地人常吃的小店,值得一試。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