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台中花博|時間限定的燈光夜景,人少又好拍的台中花博星光票
- 作者:Tzu
- 發佈時間:JAN 20, 2019

傍晚時分,人潮漸漸散去,
夜晚替天空拉下了一層漸層,晚霞替天空增添了點色彩。
豐原園區的晚霞美到讓人不想離開
有幸台中的天氣不如北部時常陰雨濛濛,
這幾次在花博所看到的晚霞實在是令我有點小感動。
我想所謂天時地利人和,就是在形容此時此刻吧!
遠離人潮,擁抱夜景,星光票才是王道!
而逛花博要逛到天時地利人和,就在傍晚 16:00 之後。
這是一週在花博園區觀察下來,發現最少人、最涼爽、最舒心的時刻,同樣也是星光票開始販售的時間。
嘰嘰喳喳的人群離開了展館,車子一輛一輛的開離園區,眼前燈光一盞一盞的點起,那些原先看起來普通的步道,在燈光的映照下,有種說不出的不一樣。
口說無憑,用眼睛來見證我所看到的景色最快,請各位客倌繼續往下瀏覽。
話說,去花博之前,你應該要知道幾件事:
2018 台中花博園區,那些絕不能錯過的夜間景色
>> 傍晚避開人潮,愛逛多久就逛多久:后里森林園區
園區最大,人潮最多,最為擁擠的后里園區,16:00 過後大批觀光團的遊覽車開離,人潮頓時少了一半。此時此刻買張星光票進去,遇不到展館的排隊人龍,少了網美阿公阿嬤們的拍照,悠閒享受整個展區,每一區愛看多久就看多久(欸都,也是要在閉館前看完啦),走起路來就是這麼舒適。
夜間的花馬道
夜晚的花博森林園區
而展館外的那些藝術裝置,燈光打下去,氣氛實在沒話說。
#1 聆聽花開的聲音
夜間的〈聆聽花開的聲音〉
從花馬道一路走到森林園區,穿越國旗群繼續往下走,最先看到的是這次台中花博最重點的藝術裝置--由豪華朗機工創作的作品「聆聽花開的聲音」。幽靜的傍晚,更能清楚地聽到花朵開合的聲響,這顆巨大的機械花在夜間還有限定的燈光秀,背景音樂《光落物生》更是由知名製作人陳建騏老師替她特別打造,詳細時間請看花博請看聆聽花開的聲音表演時間表。
#2 台開積木概念館
由隈研吾設計的台開積木概念館,僅由三角積木堆疊組成,燈光的映照下讓建築的稜角分明,使展館更加立體。
夜間版本的台開積木概念館
>> 美麗晚霞加燈光,彷彿置身外太空:外埔園區
很多人會覺得臺中花博的看點應該都集中在后里園區,但外埔園區的夜景迷人到我們該頒給他冠軍。
傍晚的外埔園區,〈竹穹惜水 〉的燈漸漸點亮
身為走起來最為寬敞的園區,外埔園區每天僅營業到傍晚 7 點。
而下午約 4 點半左右,夕陽漸漸往下墜,天空出現的那一抹晚霞美到令我起了雞皮疙瘩,對的,雞皮疙瘩,不只是感動的雞皮疙瘩,傍晚的外埔園區風有點大有點冷,請大家記得帶件薄外套,以免著涼。
#1 竹穹惜水
來外埔園區一定要來看這顆「竹穹惜水」,不只有著竹編的半圓球外表,還有著汙水處理的功能。當傍晚燈光打上之後,搭配橘黃色漸層的晚霞,彷彿置身於外太空星球般的夢幻。
晚霞讓竹穹惜水顯得更加夢幻
#2 樂農館
在竹穹惜水旁的樂農館,是以花卉之綠葉作為設計發想,建築外觀以群樹作為設計元素,藉由屋頂綠色基調結合 V 型結構柱及立體化植栽創造視覺印象。傍晚時分,你可以站在步道上一覽樂農館倒映在生態池,
樂農館的夜景
#3 花樣舞春風,蝶影耀森悠
嗯...... 大家先別看這名字有點老派(笑)
藝術家以不鏽鋼打造總長 14 公尺、寬 11 公尺、高 5.8 公尺的臺灣百合,以兩朵臺灣百合仰天綻放的姿態為意象,設置於園區的制高點。
白天的巨大不鏽鋼花
夜間版本的巨大不鏽鋼花
話說傍晚來這除了看看龐大的不鏽鋼百合外,不忘從這眺望樂農館以及竹穹惜水,號稱(沒錯,是我號稱)外埔園區夜景的最佳觀賞點!
從最佳觀賞點欣賞外圃園區的夜景
>> 黑馬在這裡,拜託一定要在傍晚來這散步:豐原葫蘆墩公園
身為唯一免費的花博園區--豐原葫蘆墩公園,拜託大家別因他免費就將他棄於一旁!
日落時分,沿著一旁的軟埤仔溪逛整座園區,站在象牙色的步道上吹吹晚風,眺望每一區的夜景,讓身心慢下來。
傍晚的豐原葫蘆墩公園步道
往連接橋上走,就是下一區的景點
#1 各區連接處的步道
從第一區走到第二區時所看到的景色
從步道上能看到豐原福德宮
#2 竹跡館
以種子輪廓作為概念的竹跡館,這次還入圍了建築界奧斯卡的 WAF 世界建築獎(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白天的竹跡館除了外型以外並無特別之處,但等晚上燈光亮起,金黃色的光線從層層外殼中透出,除了「美」之外,我也找不到其他更貼切的形容詞了。
點燈後的竹跡館比白天更迷人
如果你想知道三大園區的白天長怎樣,這裡也有介紹唷:
2018 台中花博|后里森林園區:與生態共存,聆聽花開的聲音(上)
2018 台中花博|后里馬場園區:餵食療癒系的馬兒,不容錯過的馬術特技表演秀(下)
2018 台中花博|外埔園區:讚嘆農民,認識台灣引以為傲的科技農業
2018 台中花博|豐原葫蘆墩公園:擁有美麗晚霞的水岸步道,竹跡館夜景美不勝收
看完了當然還要知道怎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