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扇窗都是幅太平洋風景:「緩慢尋路.石梯灣 118」,花蓮石梯坪的特色設計民宿+藝術空間
- 作者:Jyunhan
- 發佈時間:NOV 21, 2019

沿著台 11 線公路,從花蓮市一路向南,左邊是海、右方是山,以及偶爾出現的海稻田,是路途看不膩的壯闊美景,伴著瘋狂的東北季風,一路騎到花蓮豐濱這個靠海的鄉鎮,來到豐濱最有名的石梯坪、單面山以及依傍在旁的稻田。遠遠看著綠地上佇立著一棟看似廢墟的工業風建築,走向前一看原來就是即將入住的「緩慢尋路.石梯灣 118」。
住進臨山靠海、傍稻田的「緩慢尋路.石梯灣 118」,把主角留給大自然
其實不難發現「緩慢尋路.石梯灣 118」的存在,因為其四周沒有鄰居,彷彿就是這片土地的中心,較難找到的反而是如何進入這間民宿的路口,幸好入住前一天民宿管家還打電話溫馨提醒入口處在哪裡。



混凝土砌成畫框,畫入太平洋與海岸山脈
膽顫心驚的走入這謎樣的建築,還沒見到前一天打電話的管家本人,就已讓左右兩側被建築框住的風景困住了腳步,久久不忍離去,抓緊天還亮趕緊按下快門。
樸實無華的水泥牆,如同畫框般將主角留給這長方形內的風景,一扇窗就是一幅畫,而入口處這兩大扇沒有玻璃的窗,也一起打開觸覺與嗅覺的體驗,坐在躺椅上,吹著強勁的東北季風,欣賞花蓮港口部落一天的變化,一面可以看到山、另一側可以望著海,在這樣不冷不熱的季節,只有舒服!
而這棟沒有過多裝飾、包裝的民宿,是由建築師陳冠華一手打造。讓建築不搶走這片土地的風采,與自然地景相融合,如同海邊礁岩的堅毅,運用簡單的混泥土,建造出這棟極具線條與粗獷風格的民宿,讓人誤以為是廢墟的灰,正是最符合這裡的色調。



不僅是間民宿,亦是個藝術策展空間
走進屋內,才發現不僅建築外觀粗獷原始,室內亦是如此,橘黃的燈光搭配著簡單的木製桌椅,大片的落地窗讓屋外的陽光灑進,不必踏出屋外,便能享受山海壯麗。
公共空間裡有著許多可以獨自放鬆的空間,挑一張椅子、一個坐墊或一個懶骨頭,就好似有大把時光可以揮霍,讓旅人可以真正在大自然裡安靜下來,感受簡樸的慢生活。


2019 聲音創作展「尋聲之路」
在 2019 年開始,「緩慢尋路.石梯灣 118」展開《118尋路計畫——駐村創作》,邀請各方職人入住石梯灣 118,感受自然環境給予的靈感,並再進行創作。而此次到訪,正是由三位創作者:小小的海、克里夫、洪孟秋,以聲音為主題所創作的「尋聲之路」。
從公共空間裡循環播放的背景音樂、手工編織的樹藤小屋、朗讀聲、撿詩創作、到一開始入口處尋聲之巢,皆是三人共同創作的作品,以聲音為媒介,旅行為實踐,展開一段尋找自我的旅程。



此次展期至 2020 年 2 月底結束,如果沒有入住的房客亦是可以到訪參觀,只是須先打電話預約參觀,此展期結束,也會開啟另一檔主題策展計畫,相信屆時即使再次到訪仍會有全新的體驗感受。
聲音創作展「尋聲之路」更多資訊:https://www.theadagio.com.tw/



海景第一排,窗外風景演出的浪漫
座落在海景第一排的優勢,緩慢.石梯灣 118 的每間房間可以看見周遭不同角度的面貌,早晨不需要鬧鐘叫醒,透過面前窗外的陽光美景便能輕易喚醒。




融入花蓮港口部落特色的山海慢食
入住緩慢.石梯灣 118,有機會不妨加購這裡的晚餐,不過晚餐不在石梯灣 118 享用,而是在附近走路約 10 分鐘路途的同家事業品牌「緩慢.石梯坪」,雖是同家企業但卻是兩種不同的風格。
共八道的山海慢食,臨山靠海的港口部落,擁有豐富的自然食材,以阿美族獨特的魚鮮、野蔬、香料為素材,創造出一道道獨樹一格的風味。除了享用佳餚之外,這裡還有管家會一道道說菜,介紹原住民文化、當地的風土民情,讓旅人可以更深度認識這港口部落。




不過到了早餐,石梯灣 118 就有提供了哦!是別具當地原住民風味的早餐,有飛魚、臘肉、地瓜、蛋、青菜、粥,營養均衡,端著一盤早餐,就可以找一處自己喜歡的角落慢慢品嚐。


頂樓遠眺壯闊山海,步行直通單面山
入住緩慢.石梯灣 118,還有一個地方一定要去,請上頂樓看看吧!因為四周無任何光害,夜晚如果天氣不錯,可以輕易看見滿天星斗,早晨運氣更好的話,還能看見太陽就從眼前的海平面上升起哦!不過很可惜這次到訪兩者都沒看到(哭),但倒是捕捉了難得的美景。



民宿的後門可以直達單面山,不用怕沒停車位,也可以遠眺單面山挑準最少人的時刻步行前往,還能不背著大包小包,只帶著拍攝器材,隨時就能出發。


雖然沒看見金黃稻田、沒欣賞到滿天星斗、沒追到日出,但豐濱的美景仍深深的烙印在心裡,遺憾或許就是為了再次啟程而存在的吧!
延伸閱讀:
花蓮・石梯坪|找一片療癒海景——緩慢石梯坪、海桐小屋心得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