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咖啡館|KŌHI宅:在老宅裡喝一杯比日常節奏更慢的手沖滋味
- 作者:Joyce
- 發佈時間:DEC 1, 2016

「把日子過好而不是過完。」
現代人凡事講求效率,出國有快速通關、吃飯有得來速、搭車有高鐵、咖啡有外帶手拿杯,只求結果的代價,生活只有點到點之間的最短距離,我們錯過了沿路的美景。

每個人都汲汲營營跑向終點,但那裡除了名次還有什麼?定論也要蓋棺了才知道,那你還在忙什麼,不如把生活過得細緻,好好感受每天的陰晴圓缺,這才是活過了。
到花蓮咖啡館,感受慢活裡的快活。
慢工細活的生活韻味
走進幾十年的老宅、老巷道,日治時期水泥樓房特有的洗石子牆面,粗糙顆粒讓時間磨去銳角,大片玻璃讓流光穿過思緒,浸透當下,沉潛出歲月經過的獨有韻味。

這裡彷彿被時光遺忘,沒那麼多現代感,但滿溢的咖啡香氣,增添當代才有的慢活情調,兩相交織的老宅咖啡館,讓推開門後的悠閒,似又更為舒緩。

「沒有『有就好』濫竽充數的東西,這裡都是我們自己喜歡的。」
老舊的木板門拆下,橫擺而上成為木桌,豆綠的斑駁漆痕,讓野性的木紋更為柔和;天花板上類似巴洛克的線條,不似現代為求效率,後加木條再漆上白漆,實為費工的灰泥線腳。(註1)
還有流理臺邊角不求方便採用直角拼黏,而是選用專門的圓滑瓷磚,就是喜歡這樣的態度,連榻榻米都是挑選花蓮唯一手工製作的安居叠蓆行,老宅的每個角落皆透出慢工出細活的生活韻味。
能不要就不要,一種自家的講究
讓這裡不太像店,更像是一種生活,有點像家的存在,小巧溫暖的空間,開心得與大家分享慢生活,融入這裡寫意的生活情境,有別於千方百計讓你從口袋裡掏錢的商家。
即便開店可以有很多取巧的空間節省成本,賓國大哥與麗華姐仍選購生產履歷完整的咖啡生豆,甜點會用到的百香果醬也是親手熬煮,不買現成的,這些細節就算客人難以分辨,但也不必欺騙自己。


沒有差不多的將就,只有親力親為的講究,好比慢慢手沖點滴的咖啡風味,更能完整保留生活的滋味,如此慢又何妨,只不過終點晚到了些,路途卻能跑得優雅,飽覽生活的每一刻風光。
慢得更有品質,在於專注得投入
不同的產區、品種、去殼處理,都是給予咖啡不同風味的關鍵,雖然已有精密計算的參數,讓風味有跡可尋,但仍要不斷投入練習,嘗試新的品種,比較後了解差異,才能形塑更不同的風格,訂定一套專屬這裡的風味標準。

如果你想要好好品嚐一杯咖啡,不妨坐到吧檯區,與大哥討論挑選出一支最適合自己的咖啡,搭配相對應的濾器,享受一杯量身製作的咖啡時光。

看著大哥先將水滴集中中心,讓咖啡粉慢慢吸水,以圓周慢慢擴散,再漸漸加大水流,這細緻的專注與技巧,讓人看著、喝著都是一種享受。

「來到花蓮,想喝一杯還不錯的咖啡,可以來這裡品味。」
淺抿一口剛沖煮好的咖啡,此時各種味覺都很活躍,讓酸度隱而不顯,隨溫度下降讓味蕾產生錯覺,果酸漸漸升高,產生風味層次的變化,小小一杯咖啡,當你細細品味也能發覺當中大大的滋味,來老宅裡喝一杯比日常節奏更慢的手沖滋味,享受一段慢而專注的快樂。
註1 關於灰泥線角的介紹,請點開自由時報的報導:〈南部〉《半世紀前老房子》灰泥線腳天花板 夠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