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永康部落|打獵、野炊、報戰功,加入「獵人餐桌」體驗布農文化
- 作者:Putting
- 發佈時間:OCT 21, 2022

永康部落位於台東延平鄉,居民多為布農族人,烏尼囊多元文化工作坊位於永陵山上,海拔約 921 公尺,駛過了曲折蜿蜒的山路,迎接我們的是壯闊的美景和熱情的族人,帶領我們體驗布農獵人的日常,採集、打獵、野炊⋯⋯布農族是樂於分享的族群,入山打獵帶回來的獵物都是和大家一起享用的,我們這次就來體驗如何成為一名勇士,並品嚐獲得台東慢食評鑑三星的「獵人餐桌」。

入山儀式,「烏尼囊 uninang!」
「烏尼囊 uninang」在布農族語中是感謝、祝福之意,也是我們今天不斷聽到的一句話。
在半山腰聚落集合完畢,我們跟著由在地人帶領的前導車,駛過一個接著一個的「馬力灣」和「硬度灣」,一開始看到沿途的路牌還不明白什麼意思,原來是貼心可愛的當地居民幫這些蜿蜒的路段命名,「馬力灣」就是需要加大馬力後可以一次通過、「硬度灣」則是由於彎度太大,必須要倒車調整角度後再前進方能通過,行程都還沒開始我就已經覺得好有趣了。
一下車,兩位穿著族服的部落耆老已經準備好茶水和點心在等待我們,並且向我們介紹說明布農族的「入山儀式」,無關宗教信仰,單純是對於這片土地的尊敬和禮貌之舉,祭祀方式隨心意,只要帶著尊重和誠心,就算是水也可以成為祭品。




獸徑廊道導覽,石板陷阱、薯榔黃藤⋯⋯取之自然用之自然
接下來我們就準備進山啦!在入口處,可以看到地上有一截枝葉,原來這是獵人們紀錄自己行走方向的工具,若是沒有在預定的時間歸來,家人就可以循著樹枝的方向進行搜救,絕對比救難隊更有效率喔!
沿途我們看到了就地取材的石板陷阱、獵人沿路折樹枝做記號的智慧、用來染色的薯榔、用來編織的黃藤⋯⋯從中我們看到了先民與自然緊緊相依的各種細節,邊走邊聽故事,還不時被兩位耆老的幽默給逗笑,寓教於樂、獲益良多。





獵人擲矛與射箭,做一回布農族的勇士吧!
擲矛與射箭是布農族獵人必備的技能,而獵人都是由男性擔當,這回安排的體驗,是女生射箭、男生擲矛,並從中選出最厲害的兩位頒發獎品!但我覺得獎品不是重點啦,體驗很有趣,只是射箭真的很難!不要看部落耆老那麼順手輕鬆寫意,弓箭到自己手中不知道為什麼就是不聽使喚,連好好把箭放出去都做不到,何況是射中目標啦,算了算了打獵這種事還是交給男人好了(喂
接下來,準備打道回府之前,還要進行一個與家人溝通的吶喊,不過前提是你有捕到獵物喔,沒有的話就靜悄悄的溜回家就好,這個呼喚聲是代表著告訴家人:「我獵到好貨啦!」當家人聽到時就會吶喊回應,並準備迎接勇士的歸來。




慢食三星的無菜單料理「獵人餐桌」,自己的肉自己烤!小米露招待貴賓
來到重頭戲「獵人餐桌」,這可是被台東慢食評鑑為三星的特色料理,還沒坐下就先被眼前遼闊的美景震懾了,一望無際的大地,迎面吹來舒服的風,真是看呆了。
收收心,回到座位上準備參與另一場盛宴,等等,還不能坐下啊?要先圍爐烤肉!原來布農族這個樂於分享的族群,帶回來的獵物會跟族人們一起平分,這也是獵人餐桌第一個想要傳達給我們的理念,一串串的肉串是分享獵物的象徵,我們圍著炭火烘烤自己分到的肉串,並帶著感恩的心,謝謝辛苦狩獵回來的勇士。
席間,還有不斷添加的小米露,真是太幸福了!
慢食運動(Slow Food)起源於義大利,提倡維持單個生態區的飲食文化,使用與之相關的蔬果、促進當地飼養業及農業,目的是對抗日益盛行的速食(Fast food),追求「優良、潔淨、公平」的食物 (Good, clean, and fair food)。






不害羞,開房間給你看!直擊煙燻房開箱現場
部落青年 Nunan 說自己是「努男」,也就是努力的男人,向我們介紹煙燻房的兩大功用,獵人打獵回來之後會把獵物放進煙燻房,一是為了長時間保存、二是為了脫水減重;而現在則是為了端上獵人餐桌的美味佳餚,Nunan 說:「煙燻房的火侯跟一般烤箱不一樣,很難控制,現在這個版本的煙燻雞腿排,是我經過各種嘗試無數次失敗才有的產物,親戚朋友都已經試吃到怕了!」不得不佩服他的擇善固執,才能有我們今天品嚐到的美味。






換穿族服,一起唱八部合音
吃飽喝足了,起來動一動!選擇自己喜歡的傳統服飾,女孩們簡直瘋狂了,就著背後的大山大景揮霍手機記憶體;緊接著部落耆老帶領大家手牽著手圍一圈,一起練習八部合音,這是只有勇士才能加入的祈福之音,展現出布農族與大自然共榮相依的緊密精神。

布農「報戰功」,考你臨場反應的四言絕句
這項傳統文化是勇士狩獵後圍成一圈,以四個字的節拍,加上呼聲、語助詞,大聲呼喊出狩獵的英勇行為,除了表彰功績、教育後代子孫打獵的精神,更彰顯家族血脈,避免同氏族通婚。
到我們這裡,成為一個自我介紹的環節,短時間內要想出以四言絕句的介紹,真的很難欸!我只記得有人說:「現在單身,歡迎加賴!」直接噴笑出來,太有創意了吧!

薑黃糯米搗麻糬,默契大考驗
熱情好客的布農族,為了迎接朋友的到來,會搬出杵臼搗製麻糬,這項體驗讓我們親自下海搗麻糬,在所有人的分工合作之下,揉合糯米、小米和薑黃的麻糬很快就完成了,跟平常吃到的味道截然不同,裹上花生顆粒,口感很特別。




結語
那天讓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話:「生活就是文化,文化就是生活。」我們看到的這些都不是刻意演出來的,而是真真實實的部落日常,這幾位想要讓他們的文化被看見、被重視的族人,不捨部落的凋零、不甘傳統被遺忘,努力的想要透過這樣的文化小旅行,傳達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而這些,也非常美好,這就是我們生長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最幸福的地方,我們接受歧異、包容差別、尊重不同,多樣化的精彩,值得我們去珍惜。
※烏尼囊多元文化工作坊/永康部落獵人餐桌相關資訊
營業時間:採預約制,15 人成行、上限 30 人(※須於 15 天前預約)
聯絡電話:0988-815808(聯絡人:王朱孝賢)
粉絲專頁:烏尼囊多元文化工作坊
延伸閱讀:
台東・山海景點一日遊|秘境溯溪看「一線天」美景,南洋風海景咖啡廳
台東・長濱|吃原民私房料理,手做編織,從手機斷線開始的隱士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