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東石|白水湖蚵學家,養蚵人家半日體驗:串蚵、剖蚵、烤鮮蚵
- 作者:Jamie
- 發佈時間:NOV 16, 2022

雖然我對蚵仔不是特別情有獨鍾,但心底卻一直有個想採蚵的夢想。這次來嘉義,有機會到東石「白水湖蚵學家」參與半日的養蚵農家生活,從「蚵仔生態解說」開始,再體驗「鑽蚵」、「串蚵」與「剖蚵」,活動中也包含了現煮的蚵仔麵線及鮮蚵讓各位自行燒烤,若潮汐狀況允許,還會帶大家來場潮間帶的「蚵田巡禮」。
這次我們參加「半日遊」體驗,行程時間為 4 小時,內容有:蚵田巡禮(視潮汐狀況調整)、蚵殼鑽洞、串蚵、剖蚵,行程附餐為:蚵仔麵線(或蚵仔粥)、蚵捲、烤蚵、飲料,半日遊行程費用$500 元/人(行程詳細資訊及方案依 白水湖蚵學家 網站公告為主)
想吃蚵仔,就要先知道蚵仔從哪來——蚵仔生態解說
「白水湖蚵學家」早期是以養殖、販售蚵仔為主,後來為了因應人力及環境變遷,轉型為結合知識與觀光的蚵仔相關導覽行程,讓大家有機會近距離認識蚵仔生態、了解養蚵人家的生活。

原本以爲生態解說會讓人覺得較爲乏味,結果大家聽得異常入迷,途中不斷發問心中各種有關蚵仔的疑問:「蚵仔是從哪生出來的?」、「為什麼海裡面會有蚵仔苗?」、「他的殼會自己長出來嗎?」原來大家吃蚵仔吃了這麼多年,卻對它的生世一點都不了解,以下簡單整理了幾個我也很喜歡的小問答給大家,另外像是夏天產的蚵仔比較大顆飽滿;冬天產的蚵仔較小顆但帶有彈性,更多的蚵仔小知識我就先不透露太多,歡迎大家親自到「白水湖蚵學家」發問。
Q1:台灣的蚵田有哪幾種形式?
台灣的蚵田主要有「站棚(垂吊)式」、「倒棚(平放)式」,以及「浮棚式」三種,其中「站棚式」及「倒棚式」主要設立在近海潮間帶,如其名稱,兩者最簡單的差異在於「站棚式」的蚵殼串是「垂直吊掛」,海水深度較「倒棚式」深;「倒棚式」爲平放的方式,兩者皆會因為漲退潮而讓部分蚵仔露出水面;「浮棚式」則是將蚵仔吊掛在離岸較遠的浮(木)板上,浮棚的好處是不受海水漲退潮影響,因此蚵仔可以不間斷的吸收海水中的養分,通常生長較爲快速。而「白水湖蚵學家」的蚵田主要是以「站棚式」的方式養殖。

Q2:蚵仔是從哪裡生出來的?到處都會有蚵苗嗎?
蚵仔會在海中自然繁殖,只要是周邊有在養蚵的區域,就會有蚵苗產生。受精後的蚵苗會在海上漂流約 2 週左右的時間,直到尋找到可附著的位置後就在上方生長,這也就是養蚵人家要「串蚵殼」的原因,將串好的蚵殼放入海中,海裡的蚵苗就能在蚵殼上附著、成長,一個蚵殼也可能不只有一個蚵苗附著,因此收成時才會長成一大串的情況。
Q3:蚵仔有天敵嗎?
有!你可能會覺得,蚵仔被包在厚厚的蚵殼中,這樣還會有敵人嗎?其實「蚵(岩)螺」就是蚵仔最大的敵人,蚵螺吃蚵仔的方式不是把蚵殼撬開跑進去吃,而是吸附在蚵殼上方,分泌酸性黏液將蚵殼開孔,再鑽入蚵殼中獵食蚵仔。蚵螺相關參考資訊:荒野保護協會


養蚵第一步——蚵殼鑽孔
聽完解說,對於蚵仔的生長環境也開始有些概念,為了幫蚵苗做出可以安心附著生長的家,我們有兩個重要步驟要做,第一步:將蚵殼「鑽孔」。把採收後的較完整漂亮的蚵殼留下,利用特製的工具將蚵殼鑽孔,同常會鑽在中間偏上方,蚵殼較厚較堅固的位置。


養蚵第二步——串蚵殼
第二步,將鑽好孔的蚵殼串在塑膠繩上固定,一條繩子可以串十個蚵殼,每個蚵殼彼此間隔約 10 公分的距離,如此就完成蚵苗未來的家了。


想成為養蚵人的必備條件——剖出漂亮完整的蚵仔
那一顆顆圓胖肥美的蚵仔,大部分都出自這些養蚵人家的專業「開蚵手」;開蚵仔其實比我想像中要難的多,牠不像蛤蜊或者其它貝類一樣有著明顯開口,而是要沿著邊邊將蚵刀插入殼中,割斷位在左邊的貝柱後才能將蚵殼打開。
剖蚵的步驟如下:
- 將蚵仔的開口朝下,從邊邊較薄的地方將蚵刀刺進蚵殼中,要記得動作不能太粗魯。
- 蚵刀成功刺進去之後,往左上方的方向將蚵仔的貝柱割斷。
- 貝柱割斷後,將蚵殼打開,將蚵仔下方貝柱也輕輕切斷,即可挖起一個完美剔透的蚵仔了!
第一次剖蚵剖得很痛苦,甚至完全找不到可以施力的點,直到成功開出第一個蚵仔後,全員剖蚵上癮,立志要把一整籃鮮蚵都剖完;另外,剖蚵時一定全程戴著手套才安全哦。




來吃蚵仔大餐!烤鮮蚵、現煮蚵仔麵線、蚵捲
剖蚵同時,一旁的烤爐也已經備好,我們要來吃蚵仔大餐啦!除了老闆娘現煮的蚵仔麵線及蚵捲之外,也會讓大家自行生火烤蚵,沒想到在半日的體驗活動中也能如此飽足。





這裡的鮮蚵麵線非常特別,它不像外面的麵線是咖啡色勾芡的湯頭,而是只使用鮮蚵、油蔥、青蔥、香油及辣椒烹煮,喝得出蚵仔最原始的鮮甜,配上微鹹、充滿彈性的手工麵線,還有我們親手剖出的新鮮蚵仔,這碗麵線根本是本次活動的精華,吃了整整三碗才願意停下。

最靠近蚵仔生長環境的機會——蚵田巡禮
「蚵田巡禮」活動不會實際到蚵棚採蚵,會由農家帶著各位在潮間帶找尋野生「石頭蚵」,石頭蚵顧名思義是長在石頭上面的蚵仔,蚵苗順著海水來到潮間帶的石頭上開始附著、成長,在蚵田附近的海岸常常能找到石頭蚵的蹤影。
「白水湖科學家」距離蚵田約需開車 5-10 分鐘,活動會配合潮汐調整;另外蚵田就位在白水湖壽島的「面海馬桶」景點附近,傍晚也可以留在這裡等待夕陽。






體驗了半日行程,其實這些也只是養蚵繁瑣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很開心有機會能夠近距離靠近蚵田,剖開蚵仔的成就感也是驕傲的無法言喻,如果有機會到嘉義東石,一定要來體驗這趟樸實無華卻讓人異常滿足的旅程。
白水湖蚵學家
地址:嘉義縣東石鄉掌潭村 12 鄰白水湖 25-1 號
營業時間:09:00-17:00
體驗行程:半天、全天(依網站公告為主)
延伸閱讀:
嘉義・美食|嘉義你真特別!涼菜、涼圓、涼麵四味、果汁、豆漿豆花
嘉義東石|海盜學校「向禾休閒漁場」:扮海盜來體驗划船撈海菜、摸蛤蜊、釣魚、烤鮮蚵
嘉義東石|候鳥休息的所在:「鰲鼓濕地森林園區」,台灣的生態寶庫